|
丁香的药用价值及功效215
丁香,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。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。又称丁香、洋丁香。著名的庭园花木。花序硕大、开花繁茂,花色淡雅、芳香,习性强健,栽培简易,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 用。花两性,呈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。花色紫、淡紫或蓝紫,也有白色紫红及蓝紫色,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。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.的干燥花蕾。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,晒干。 【性味】辛,温。 ①《开宝本草》:味辛,温,无毒。 ②《纲目》:辛,热。 【归经】 入胃、脾、肾经。 ①《汤液本草》:入手太阴,足阳明、少阴经。 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入肺、脾、胃、肾四经。 【功能主治】温中,暖肾,降逆。治呃逆,呕吐,反胃,泻痢,心腹冷痛,痃癖,疝气,癣疾。 ①《药性论》:治冷气腹痛。 ②《海药本草》:主风疳匿,骨槽劳臭。治气,乌髭发,杀虫,疗五痔,辟恶去邪。治奶头花,止五色毒痢,正气,止心腹痛。 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口气,反胃,疗肾气,奔豚气,阴痛,壮阳,暖腰膝,杀酒毒,消痃癖,除冷劳。 ④《开宝本草》:温脾胃,止霍乱。(治)壅胀,风毒诸肿,齿疳匿。 ⑤《本草蒙筌》:止气忒、气逆。 ⑥《纲目》:治虚哕,小儿吐泻,痘疮胃虚灰白不发。 ⑦《本草正》:温中快气。治上焦呃逆,除胃寒泻痢,七情五郁。 ⑧《本草汇》:疗胸痹、阴痛,暖阴户。 ⑨《医林纂要》:补肝、润命门,暖胃、去中寒,泻肺、散风湿。 ⑩《本草再新》:开九窍,舒郁气,去风,行水。 ⑾《药材学》:治慢性消化不良,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。 丁香油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(丁香)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(古代则多为母丁香所榨出之油)。 【性状】为淡黄或无色得澄明油状物,有丁香的特殊芳香气。露置空气中或贮存日久,则渐渐浓厚而色变综黄。不溶于水,易溶于醇、醚或冰醋酸中。 丁香中含挥发油10%-15%,丁香油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(丁香)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(古代则多为母丁香所榨出之油),丁香油为淡黄或无色得澄明油状物,有丁香的特殊芳香气。露置空气中或贮存日久,则渐渐浓厚而色变综黄。不溶于水,易溶于醇、醚或冰醋酸中。 丁香的功能主治:温中降逆,补肾助阳。用于脾胃虚寒,呃逆呕吐,食少吐泻,心腹冷痛,肾虚阳痿。 丁香药用:头痛,牙痛,口臭,支气管炎,腹痛腹泻,消化不良,反胃呕吐,胀气,关节炎,风湿痛,阳萎早泄性冷感,抗蜂窝组织炎,增进记忆力,消除睡意。临床应用有:主治胃寒痛胀、呃逆、吐泻、痹痛、疝痛、口臭、牙痛。暖胃,温肾。 《纲目拾遗》:"味甘辛,性大热。" 上一篇靛蓝的药用价值及功效
下一篇何首乌的药用价值及功效
文章分类:
健康知识科普
|